江西省上高县信息集散云平台
信息发布
上高群组 上高印象
上高信息网上高新闻 > 魅力上高 > 上高概况 > 正文

自然环境

2019-07-30 09:38 来源:上高县信息中心  收藏  举报

地理】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赣江支流锦江中游。东与高安市为邻,西南同袁州区、西同万载县接壤,南和新余市渝水区、分宜县交界,北跟宜丰县相连;所辖地域处于北纬28。02′~28。25′和东经114。28′~115。10′之间,东西最大横距6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45千米,总面积1350.25平方千米。县政府驻地敖阳街道,处敖山之南,锦江北岸,上高历史悠久,东汉灵帝中平年间(公元184年),汝南(今河南)上蔡百姓迁到上高,始建上蔡县,为上高县之始,距今有1822年的历史。

上高县境内地层构造较为复杂,出露地层有前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及岩浆岩。

前震旦系,主要出露于杨古垴、镜山口、铁子岭、七宝山等地。

泥盆系,主要出露于七宝山、杨梅岭、铁子岭等地。本系仅见中、上统,为海相过渡到陆相的碎屑沉积。上部为中粗粒石英砂岩、石英砾岩;下部为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局部地区见有数十米厚的灰岩。

石炭系,下部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为浅灰色泥岩、长石石英细砂岩、深灰色薄层粘土岩及黑色炭质泥岩,局部为煤层;中、上部为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下统华山岭组,以末山、浮楼顶分布最广。中统黄龙组,出露在江南、新田、田心、东边、上高城区等地。上统船山组,在七宝山、翰堂、田心、江南等地均有出露。

二叠系,下部为浅海相碳酸岩沉积建造。为泥岩灰岩夹燧石层。上部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为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顶部为灰岩。其下统栖霞组,零星出露于茶亭岭、翰堂、南港等地;下统茅口组、小江边组,分布于茶亭岭至徐家渡一带,以及南港、翰堂、城陂等地;上统龙潭阶在黄金堆、翰堂、南港等地均有出露。

三叠系,仅见下统及中统,下统大冶组以泥灰岩、泥岩及灰岩为主。大冶组下段出露于摇篮窝、江南等地;上段在新界埠至城陂、湖境至江南一带都有出露。中统杨家群在陶陂有小片出露,以紫红色、黄绿色绢云母页岩、粉砂质泥岩、页岩为主。

侏罗系,仅见下统,以陆相为主的碎屑沉积,由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及炭质泥岩组成。东部漕港、南部城陂、中部凌江、南源、西部思泉铺等地均有出露。

白垩系,仅见上统,为紫红色厚层钙质粉砂岩、泥岩、粉砂岩夹细砂岩,似层状砾岩等一套河湖相堆积。

第四系,为冲积、残积、洪冲积松散沉积物,由砂砾层、蠕虫状红土、亚粘土、亚砂土组成。主要见于河谷、冲积平原地区。

岩浆岩,县境内岩浆岩活动以中生代(燕山期)最为强烈。燕山早期以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含斑花岗岩及细粒花岗岩为主,组成蒙山花岗岩体。这类岩体与接触交代型钨、锡多金属矿床,中温热液铅、锌、银、钴多金属矿床,以及接触变质大理石矿床有密切关系。燕山晚期的橄榄辉绿珍岩,呈岩墙或岩脉产出于县城以北的红色盆地之中,其他仅见零星的花岗斑岩脉及云煌斑岩脉。

上高地处扬子准地台南缘,萍乡——乐平拗陷带中部,由于多次构造活动,县境内无论是褶皱或是断裂均较发育。

褶皱构造表现为北稀南密,向斜宽缓,背斜狭窄等特点,具有隔档式地台型褶皱特征。从北至南主要有黄金堆向斜、江口向斜、天山向斜、桐山向斜、抗头向斜等。县城北的红色盆地为一不对称的断陷盆地,表现为沉积时南侧下降较山侧快,致使沉积中心由北向南迁移。

断裂构造可分两个时期:早期以北东向逆冲断裂为主,断面倾向南。后期以逆冲推覆构造为主导,属九岭南缘逆冲推覆构造的前锋带,致使浅变质岩系推覆于上古生界中及中生界之上,后者又逆冲于白垩系红层之上,组成特有的三层结构地质构造。

地貌特征上高地势比较平缓,以低丘区为主,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具有西南高、中部平、东北部低的特征,可明显分为西南低山丘陵区和东北低丘平原区两部分。多数山岭走向近似西南——东北,南部蒙山主峰白云峰海拔1004.2米,为县内最高点。东北部锦江沿岸平原,海拔30~80米,是上高县耕地集中分布区。

境内山岭纵横,田丘相间,状如网络,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大类: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76%、65.79%、32.45%。

境内地形可分为五大类:

侵蚀构造地形砂岩为主的低山高丘,以末山、浮楼顶一带为代表。形呈垅状,坡陡、谷深。植被发育,海拔高度300~800米。花岗岩为主的中山,唯有蒙山属此类型,山势陡峻,沟谷切割呈“V”形,深达700~900米,植被垂直分带发育。

构造剥蚀地形分布于城陂、南港一带。其植被发育,多长松、杉等乔木,海拔200~450米,切割深度小于700米。

侵蚀剥蚀地形砂页岩为主的波状低丘陵,分布在镇渡、徐家渡、铁子岭一带。形呈波状、垅状,沟谷呈“U”形,植被发育,生长油茶等树木,海拔150~200米;红土、砂页岩为主的微波状高岗岩地形,分布在锦江以北大部分地方,形呈波状、垅状,沟谷浅缓、植被为松树、油茶和杂草,海拔100~150米;红土、砂页岩为主的微波状低岗,主要见于泗溪、新界埠等地,呈微波状,沟壑不明,植被发育,海拔100米左右。

溶蚀侵蚀地形分布在县城南和西南的蒙山、南港、翰堂、九峰、田心等地区,海拔高度在100~450米。

堆积地形主要分布于锦江两岸及其一级支流两侧,地势平坦,海拔50米左右。

上高境内主要山岭有蒙山、末山,其它山岭有天山、七宝山、大北山、太阳垴、杨树岭、聋牯垴、马颈坳、鸡公垴、五里垴、仙姑垴、白泥石、莲花山、马岭、烂石壁、蜡烛垴、雷公尖。

蒙山位于县城南约30千米处,南界渝水区、西接分宜县,是上高县最高的山,总面积约113平方千米,上高境内约52平方千米。清同治《上高县志》记“峭壁横险,厥材千寻,常有白云青霭蒙蔽其上,故曰蒙山”。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西面有香炉山(587米)、仙姑寨(558米);西南面有九龙山(954米)、鲤鱼石(527米)和高山(549米),另外还有韭菜垴、马老里、瑶嘴垴、长山、宝珠岭等。大小山峰成椭圆形,围拱在主峰白云峰(1004.2米)周围,天然形成主峰独秀,群峰峥嵘的格局。山区云气频绕、青霭常凝,年平均气温17.4℃;昼夜温差大,春迟冬早,植物生长期短,属山区气候。区内成土母质,主要以石灰岩、砂页岩、花岗岩的风化物为主,主要植被为松、杉、毛竹和灌木林,是上高林业基地之一。

末山位于县城西南约30千米处,东起翰堂镇钊田、广坪村,西至田心镇田心、坑里村,南起田心镇南江、湖境村,北至徐家渡东边、寨里村,总面积约50平方千米,是上高境内的大山。清同治《上高县志》记,末山得名取“韫映回合、迥出云末”之意。山内山峦起伏、谷深林茂、悬峰突起、各有异姿。其成土母质属石灰岩及山地黄壤层结构。最高峰在云霄岭(又名龙尖上),海拔798米。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座:刀背尖(678米)、浮楼顶(605.3米),区内有香炉、天竺、芙蓉、云末、峨眉、清流、翠霞、苍玉、飞云九座山峰和云霄岭。山上茂林修竹、古松巨泉、石林岩洞千姿百态。佛教曹洞宗大寺庙之一的九峰崇福寺,坐落在香炉峰后。寺周层峦叠翠、景色瑰丽,是避暑游览之佳境。山上气候温凉湿润,山高水冷,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6.7℃,宜于木竹生长。植被以松、杉、灌木和毛竹为主,野生药材较多。

天山位于县城南上甘山林场境内,海拔471.9米。植被以杉木林和野生灌木林为主。清同治《上高县志》记“山势矗立、行若登天”故名。

七宝山位于县城南面塔下乡建新村与芦洲乡章江村之间,同天山并行,海拔314米。有铁、铅、锌、铜、硫、钴、磷等7种矿而得名。

大北山原名大白山,位于县城南偏西芦洲乡章江村土桥东侧,海拔387米,植被为灌木林。

太阳垴位于县城南偏西芦洲乡章江村土桥南侧,海拔366米,植被为灌木林。

杨树岭位于县城西南翰堂镇境内,海拔370米,植被为杉、灌木林。

聋牯垴位于县城西南翰堂镇境内,南与分宜接界,海拔300米,植被多灌木。

马颈坳位于县城西南田心镇境内,西与万载接界,海拔408米。

鸡公垴因山似鸡公而得名。位于县城西南,田心镇湖境村南面,是上高、分宜的分水岭,岭北属上高,岭南属分宜,海拔360.5米,植被以杉、灌木林为主。

五里垴因山绵延五里而得名,位于县城西南翰堂镇广坪村北面,海拔351米。植被为灌木林。

仙姑垴位于县城西南田心镇王丰村境内,东南接分宜县、西南界袁州区,海拔344.5米,植被为松、杉和灌木林。

仙姑岭位于县城西南田心镇南塘村,西北界万载县,海拔499.5米,植被为松、杉和灌木林。

白泥石又名白银石。山中白色泥土藏量丰富,坚硬如石,故名。位于县城南蒙山水库北侧,海拔318米。

莲花山因山顶有大石耸立似莲花,故名,位于县城南偏西南港水库南面,南与分宜县接界,海拔458米,植被以灌木林为主。

马岭位于县城西南南港镇里田村境内,南与分宜县接界,海拔334米,植被为灌木林。

烂石壁位于县城西南南港镇白水坑西南,南与分宜县交界,海拔355米,植被以灌木林为主。

蜡烛垴又名鸡笼峰、文笔峰、异峰。因山形似蜡烛,故名。位于县城西南南港镇白水坑村北侧,海拔381米,植被为杂草。

雷公尖位于县城西南南港镇石水村南面石山,海拔374米,植被为野生灌木。

上高境内丘陵面积约890平方千米,由低山丘陵区和低丘陵区组成。主要山丘有镜山、敖山、兴家岭、白鹤山、狮子岭、雷公岭、庙岭、天子岭、石子岭、凤凰岭、狭岗岭、马岭、云头山、仙姑岭、黄柏岭、竹篙岭、人形垴、老虎垴、将军垴、马鞍山(秀美村内)、撮头窝、寨垴、马鞍山(泉港村内)、南峰顶、和尚垴(坎头村内)、长山垴、磨盘岭、张公岭、铁子岭、破山岭(又名破石岭)、观音岭、碉堡山、凤山、蜈蚣山、狮子垴(中腰村内)、台石垴、大石垴、蛤蟆石、大禁山、狮山垴、松垴坳、天子岗、大垴、狮子垴(有源村内)、石应垴、雪珠垴、磨形山、镰山、载门垴、马鞍山(田心村北面)、丰科岭、观音山、狮子垴(斜溪村内)、毛狗石、王牙山、太平山、青山岭、江里上、石山垴、石头山、后垴上、轿顶山、富石山、南石壁、石山、和尚垴(小坪村内)、羊坑垴、石壁下、凤冠山、凉冒山、狗头山、狮子垴(南港村内)、鸡公山(廖家村内)、黄金堆、铜鼓岭等。这些山丘海拔在300米以下。

燕子洞位于蒙山乡小步村薯坑山后,洞口高约20米,宽约25米,呈扁圆状。洞底有一空地(形似大厅)面积约200平方米。前厅洞顶有钟乳石,后厅洞顶为黑、白、赭三色颗粒碎石镶嵌,天然构成各种图案花纹。洞顶部岩溶裂隙水或嘀嗒落下,或喷射而出,与洞口折射进来的光线交织成五光十色的奇妙景观。后厅还有3个洞口蜿蜒曲伸通里洞。左洞口较宽平,有似石板路可行走,距洞口15米深处有一天然石桥,桥下流泉汩汩,桥石侧有一钟乳石,形似观音团坐。沿溪而下,有一洞口可通外面。中间洞口距后厅地面深约4米。底洞也有一小厅,可容数十人。后厅有一深潭,面积约10平方米,无路可循,深不可测。右洞口与中间洞口相通。

莲花洞位于翰堂镇钊田村柏树下的洞头山上,洞口高10米,宽12米,长35米,面积约420平方米。洞顶岩石成莲花状,故名。1982年,在该洞内发现有1万至10万年前的脊椎动物牙齿化石,和100万年前华南中更新世的剑齿象动物群牙齿化石及犀牛牙齿化石。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岩洞位于末山村里村西北,洞高15米,宽20米。清同治《上高县志·末山石岩洞记》:“末山之麓有洞……洞中右有沙夹小石如洲,可容千人。……洲下有水流、冷出非常,以足试之,如被刀划,时虽盛暑,非披棉则寒缩不振。”传言冬月又属奇温。洞内有溪流、雷公殿、龙潭等。

蒙岩祈雨二洞位于蒙山林场太子壁附近山巅。分上下两洞,相距数百米。上洞怪石突兀,犬牙交错,其深难测,临其旁则寒气逼人,肌体生栗,不可游历。下洞洞宽4米,深3米,内有小沟,涓涓流泉贴石溢出,水中常有海带状植物漂出。洞内多奇石,象石佛、石狮、石罗汉。洞底有一空地,可容几百人,上有一巨石倒悬,谓之“无根石”,后面有一眼泉井,四季不干。洞中还有石座、洌泉、坐罗汉、看经石台等,形象逼真,千姿百态,不可名状。

观音洞位于芦洲乡境内,大北山北部。洞高5米、深4米,宽3米,属石灰岩构成。洞内石乳倒掛,洞顶有一小孔,日光微漏,映照石壁,莹澈如玉。

婆婆洞位于田心镇湖境村境内,属石灰岩构造,洞内面积约200平方米。因洞内石乳形似婆婆,故名。

羊牯洞位于田心镇球湖村境内,洞内20米处泉水流出,中有石蹲立如羊,故名,

乌龟洞位于南港镇西南3千米石山下,洞宽20米、长300米,洞内有泉水长流不息,可灌田百余亩,相传洞内有石似乌龟,故名。

泡泉洞位于新界埠乡泡泉村民小组前石山下,洞内有米花泉流出。

河流锦江古名蜀江。属赣江支流,发源于袁州区慈化镇锡杖山,自万载县湖潭入县,流经镇渡、徐家渡,中途流经宜丰县芳溪镇、石市镇,锦江、县城、塔下、新界埠、敖山、泗溪等乡镇,在泗溪镇良田村入高安市。境内流程71千米,河面平均宽190米,县城洪水水位标高50.12米(1993年7月6日),枯水水位标高41.66米(1997年3月15日)。平常流量为18~2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980立方米/秒(1993年7月6日)。锦江河床多由卵石及粗、细砂组成,沿江两岸以砂壤土为主,植被稀疏,多灌木及草层,水土流失较严重。支流有坪溪水、罗河、耶溪、江口水、水口水、蒙水、漳河等。

坪溪水发源于袁州区寨下乡,流经田心镇的斜溪、堑陂、连桥、坪溪,在镇渡乡苑新入锦江,全长21千米,流域面积167平方千米。

罗河发源于万载县高村乡,流经镇渡乡的泽田、社田入锦江。此河历代水运较活跃,周边的竹木材运输经罗河入锦江,到上高、高安、南昌等地。

江口水源出两处:一出田心镇湖境,流经钊田、陈家、郭溪;二出南港镇长坑,流经员山、南港、梅沙、磻村;两支水在江口汇合,流经江口、黄山,在斜口入锦江。全长23千米,流域面积305平方千米。

蒙水发源于蒙山乡清湖村,流经抗头、城陂、端溪、五星、桐山,于高安市楼屋里入锦江,全长23千米,流域面积203平方千米。

水口水发源于宜丰县沙湾,流经水口在野鸡垴与稍溪水汇合,经野市、明星、石洪桥入锦江,全长16千米,流域面积102平方千米。

漳河发源于宜丰县同安,在江家洲入上高,其上游叫棠浦港。流经官桥、游市、泗溪,在河口入锦江。全长79千米,境内长30千米。入锦江口河床宽60~100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

气候春季正处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时期,冷空气和暖空气在上高境内上空交织频繁,导致天气晴雨变化无常,降水较多,气温波浪式缓慢上升。每年上半年,如果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大于或者等于10℃、小于22℃,则表示已进入春季。自3月下旬至5月下旬前期,为期平均67天。春季降水量一般在570毫米左右。期内常出现低温阴雨和强对流天气。

夏季,初夏期间雨日多、雨量大、温度高、湿度大、暴雨多、光照少,形成高温多雨、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盛夏季节天气晴好、光照强、气温高、蒸发大。如果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则表示上高进入夏季,自5月下旬后期至九月中旬,为期平均120天。期内常出现暴雨、高温、台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北方冷空气影响上高的次数逐渐增多,强度逐渐增强,气温逐渐下降,但天气晴好,风和日丽。每年下半年如果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小于22℃、大于10℃,表示上高进入秋季,自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期平均60天。秋季降水量一般150毫米左右。期内常出现干旱、“秋老虎”及寒露风等灾害性天气。

冬季在冬季风的影响下,常受北方冷空气侵袭,产生大风、降温、雨雪、冰霜冻等天气。天气比较干燥寒冷,多偏北风。如果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小于10℃,则表示进入冬季,自11月下旬至3月中旬,为期平均118天。冬季降水量一般350毫米。期内常出现冰冻、大雪灾害性天气。

土地资源】据1986年县土管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县土地面积约13.5万公顷。上高县地处中亚热带湘赣丘陵区中部,土地资源具有多种特征:一是全县有岩石裸露山地约4260公顷(约占全县土地面积3.1%);二是水域面积0.71万公顷(约占全县土地面积5.3%);三是林地面积约6.03万公顷(约占全县土地面积44.67%);四是耕地面积约2.7万公顷(约占全县土地面积19.9%);五是其他用地(包括居民点及矿山用地约1026.7公顷,交通用地约586.7公顷,牧草地1万公顷,园地2166.7公顷)和没有被利用的土地共2.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19.28%)。

水资源】县境内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1986~2005年总降雨量34668.7毫米,年平均1733.4毫米,县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年降雨多集中在4~6月,约占全年降雨量50%。根据水文部门按径流深等直线图计算,全县平水年总水量约11.3亿立方米。锦江年径流量25.6亿立方米。全县地表水按相应频率50%计算,年径流总量11.7亿立方米,地下水按均匀布井法和模数法计算,流量9.9立方米/秒,按频率50%计算,年径流量为3.1亿立方米。据勘测,全县水力资源可开发的蕴藏量10252千瓦,以新界埠乡水力资源最为丰富。

矿藏资源】金属矿藏有铁(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硫铁矿、磷铁矿)、铜、铅(铅锌)、锌、钨、钴(钴铁矿)、锡、镁、镍、银等。

赤铁矿县内赤铁矿有8个矿点:主要分布在七宝山、铁子岭、铜鼓岭、宝丰山等地,总探明储量达2350万吨。七宝山赤铁矿位于天山脚下石门岭,矿区长320米、宽310米,平均厚度30.89米,深约100米,探明储量达2250万吨,矿石品位42.92%。铁子岭赤铁矿位于新界埠乡桥子头村民小组,矿区长250米,宽45米,探明储量42万吨,矿石品位45%左右。铜鼓岭赤铁矿位于上甘山林场铜鼓岭分场,矿区长170米、宽40米、深20米、探明储量61万吨。

褐铁矿县内主要有4处:七宝山、三碗饭、龙山上、江家山,其中七宝山褐铁矿是江西省六大矿山之一,储量440万吨,品位42.92%;三碗饭褐铁矿位于翰堂镇境内,储量1800吨;龙山上褐铁矿位于锦江镇境内,储量约500吨;江家山褐铁矿位于锦江镇境内,储量约400吨。

黄铁矿主要有马湖黄铁矿,位于南港镇境内,储量约150万吨。

铜矿县内铜矿有3处:下坑里、下嘴龙、太子壁。下坑里、下嘴龙、太子壁铜矿位于蒙山林场,储量共达9000万吨。

铅锌矿分布在七宝山和蒙山,矿藏量约1700万吨。

钴矿分布在七宝山,是江西至今仅知的原生钴矿,保有含量占全省钴矿保有量72.3%。

钴铁矿主要分布在七宝山、铜鼓岭、铁子岭、燕子窝等地。七宝山钴铁矿区储量69.5万吨,品位45.79%,属开采矿区;铜鼓岭钴铁矿区储量15.98万吨,品位39.5%,属停采矿区;铁子岭钴铁矿区储量39.3万吨,品位41.75%,属开采矿区;燕子窝钴铁矿区,储量371.2万吨,品位33.42%,属未利用矿区。

钴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七宝山,属伴生矿,品位29.77%,储量328.6万吨,属开采矿区。

钴铁锌矿主要分布在七宝山,属伴生矿、中型矿区,品位1.48%,储量15853吨,属开采矿区。

另外,七宝山还有硫铁矿、磷铁矿,蒙山太子壁的锡、钨多金属矿和银矿储量也很丰富,历史上曾多次开采。

非金属矿藏初步勘探上高境内非金属矿藏主要有大理石、熔剂灰岩、白云岩、水泥灰岩、花岗岩、硅灰石、水泥粘土、萤石、瓷土、石灰石、石英石、红石、煤及珠明料等。

大理石上高大理石资源丰富,花色品种多、质量好、储量大,分布在蒙山乡的乌老山、猪头山,蒙山林场的长坑、渔坑,翰堂镇的钊田,芦洲乡的陈家和章江等7个地方,总储量26729.5万立方米。主要品种有汉白玉、雪花白、鸭蛋青、玫瑰红、浅红奶油、浅灰、晶灰、深灰、云灰、灰奶油、黑白花、全黑、猪肝色等10余种。

花岗岩主要分布在蒙山林场渔坑、长坑,蒙山乌老山等地,储量约1470万立方米。主要品种有浅灰、灰白、肉花、浅红、灰紫、黄褐、浅绿、豆绿8种。其矿大多裸露地表,品位高质量好,易开采。已开采蒙山林场渔坑、长坑、蒙山乌老山等。

石灰石矿体呈露天状,遍布全县70%以上的丘陵山地,储量约199.4亿吨,居江西省首位,主要矿区有太阳垴、末山、塘富、大泉窟等。

硅灰石硅灰石是工业原料,用作工业添加剂,可以提高产品内在质量,还可节能20%以上。广泛应用于冶金、陶瓷、化工、橡胶、涂料、水泥、玻璃等行业。主要分布在蒙山一带,储量约135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上高硅灰石的断面呈针状、束状;三氧化铁含量在0.3%以下,属低铁质硅灰石,氧化钙、二氧化硅总含量在93%以上,属国家一级品。现在开采的硅灰石矿区有蒙山林场月光山矿区、大窝里矿区、鸭婆坑矿区等。

瓷土主要分布在蒙山、南港、新界埠、野市等乡镇。其中南港镇的镁质粘土和野市乡的耐火砂是较好的耐火原料,新界埠乡堆峰村的珠明料(又名釉矿)是景德镇青花瓷的主要原料。

熔剂灰岩和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太阳垴、葫芦山、蒙山乡肖坊村。其矿层稳定构造简单,矿藏规模大,质量好,是冶金业的辅助原料,开发前景好,储量约6.4亿吨。

水泥灰岩矿主要分布在塔下乡天山、塘富村,储量约15亿吨,其开采远景好、规模大。

红石主要分布在泗溪、田心、野市等乡镇,储量800余万立方米。

煤矿全县煤矿资源点较多,除徐家渡镇没有煤矿外,各乡镇场均有。尤以南港、蒙山、芦洲、野市、泗溪等地较多。上高煤矿虽然分布较广,但多属鸡窝煤,埋藏深,不易开采。历史上曾在南港梅沙、上梅、敖山黄金堆、芦洲江口、新界埠城陂、田心茶亭岭、湖境等地开采,但都因难开采而停止。

  【植物资源】全县植物有49科,114种,其中优势植物有壳头科、樟科、杉科、松科、柏科、山茶科、蔷薇科、豆科、金缕梅科、大戟科、杜鹃科类等;其次是木兰科、樨科和槭科。有三类列为国家保护珍贵树种。

一类珍贵树种有银杏,属乡土树种,在南港镇小坪村、蒙山镇钧石塘村、锦江镇南源村、田心镇湖境村、新界埠镇堆峰村等地有老树生长,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995~1996年从广西桂林引种20万株银杏苗,分别栽培在泗溪、敖山、敖阳、锦江、徐家渡、芦洲、墨山、田心等乡镇的三二0国道两旁。当时形成百里银杏树带,银杏树只在黄金堆路段还有少量残存。

二类珍贵树种有伯乐树、香果树,均为乡土树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伯乐树分布在蒙山林场白云峰,香果树分布在蒙山、末山、九峰一带。

三类珍贵树种有楠木、青钱柳、花榈木、紫茎、樟树、天竺桂、罗汉松、樟叶槭,均属乡土树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楠木在蒙山林场、九峰林场分布,罗汉松在蒙山镇陷里、楼下村等分布,樟叶槭生长在九峰林场境内,其他树种分布在县内各低山丘陵或房前屋后。

主要乔木树种有杉、油茶、马尾松、湿地松、南酸枣、檫木、樟木、木荷、枫香、黄檀木、花榈木、水杉、千年桐、苦楮、栎树、香椿、枫杨、柏木、油桐、女贞、桂花、池杉、旱柳、板栗、枇杷、桃树、梨树、李树、枣树、柑橘、柚树、橙树、杨梅、柿树等。此外,还有柳杉、垂柳、豆梨、棕榈、桑树、盐肤木、槐树、刺槐、漆树、樱桃树、石榴树等。1986年后引进池杉、水杉、黑杨、桤木,在上高栽种成功。

主要藤本、灌丛类有山苍子、山姜、梅桐、山胡椒、午姆瓜、紫藤、紫玉兰、野山楂、玫瑰、五加、油茶树、猕猴桃、野葡萄、细叶黄杨、月季花、茶叶树、木半夏、杜鹃、无花果、米饭花、乌饭树、茉莉花、金银花、铁凉伞、臭牡丹、枸杞、野枇杷、钩藤、茅栗、土茯苓、红孩儿、糯米条、狗骨柴、六月雪、阔叶十大功劳等。

主要竹类有毛竹、方竹、紫竹、楠竹、苦竹、桂竹、淡竹、面条竹、丛竹、笋用竹(主要品种有高竹、青竹、雷竹和哺鸡竹等)。

水生植物主要有茭笋、莲藕、红棱角、野菱、鸡头莲、水浮萍、水葫芦等。

药材资源上高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各类中草药生长。境内有中草药320余种。

根茎类有贯众、骨碎补、三白草、何首乌、野荞麦、青木鱼、乌头、威灵仙、白芍、前胡、苦参、地榆、京大戟、乌荷、小黄连刺、十大功劳、南天竹、夏天无、商陆、仙茅、累天三亡、粉防己、白荷子、徐长卿、柳叶白前、合掌消、轮叶沙参、杏叶沙参、四叶参、丹参、茜草、百两金、条叶龙胆、天花粉、大蓟、一枝黄花、水芦根、土茯苓、玉竹、多花黄精、川芎、白芷、玄参、白术、浙贝母、百合、柳叶牛膝、延胡索、藕节、土党参、桔梗、内红肖、猕猴桃、牛尾菜、万年青、天葵、七叶一枝花、麦门冬、天门冬、韭白、野生姜、魔芋、半夏、石菖莆、薯莨、黄药子、草薢、附干、鸢尾、香附、白芨。

果实种子类有白果、陈皮、芫荽子、白扁豆、石榴皮、急性子、决明子、竹叶椒、青葙子、猪牙皂、乌梅、牛蒡子、山楂子、金樱子、覆盆子、桃仁、澄茄子、蓖麻子、丝瓜络、枳棋子、喜事果、黑茄子、牵牛子、棉蒂、香椿子、栀子、女贞子、苍耳子、枳壳、无花果、莱菔子、木瓜。

花叶全草类有凤尾伸根草、卷柏、节节草、铁线蕨、野鸡尾、薄荷、石苇、庐山石苇、江南星蕨、侧柏、紫苏、鱼腥草、杠板归、草珊瑚、杜蘅、积雪草、天湖、槐花、合萌、翻白草、穿心莲、仙鹤草、铁苋菜、淫羊藿、瓜子金、木芙蓉花、荆芥、了哥王、紫花地丁、长萼槿莱、马齿苋、元宝草、菊花、半边莲、益母草、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大青叶、马鞭草、紫金牛、土茵陈、龙葵、洋金花、鸡冠花、金银花、陆英、肺形草、车前草、白花败酱草、茵陈、旋霞花、金沸草、鹅不食草、青蒿、艾叶、旱连草、千里光、野菊花、稀莶草、圆梗泽兰、淡竹叶、木槿花、枇杷叶、谷精草、香菰草、白花茵陈、石香菰、香菰、六月雪、虎刺。

树皮类有桑树、厚朴、苦楝皮、五加皮、地骨皮、合欢皮、丹皮、黄柏、杜仲。

藤木、树脂类有鸡血藤、川木通、大血藤、樟树、枫香树、榭寄生、钩藤、经石藤。

菌藻类有五倍子、银耳。

动物类有鸡内金、凤凰衣、穿山甲、水牛角、牛胆汁、猪胆汁、狗肾、血余、紫河车、生月沙、蜂刺。

其他有蝉蜕、蜂蜡、蜂蜜、夜明沙、螃蟹、蟾酥、僵蚕、蚕沙、蜈蚣、蛇蜕、蛇胆、龟板、鳖甲、龟胶、斑毛虫、水蛭、桑螵蛸。

  【动物资源】主要是有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

1989年7月,按照宜春地区林业局统一部署,县林业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调查显示,上高县有野生动物43种,其中兽类8种,鸟类24种,在鸟类中有陆栖鸟类18种,水栖鸟类6种,两栖爬行类11种。1986~2005年纳入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有11种,分别是穿山甲、小灵猫、黄嘴白鹭、鸳鸯、其他鹰类、白鹇、白冠长尾雉、草鸮、锦鸡、花田鸡、虎纹蛙。除白鹇、白冠长尾雉、锦鸡分布在蒙山、九峰、田心、上甘山外,其他的动物全县各地均有分布。

兽类有黄麂、花面狸、华南兔、普通伏翼、黄鼬、小家鼠、黑线姬鼠、田鼠、野猪、黄鼠狼。

1963年后发现有穿山甲、果子狸、豺、豪猪、狗獾、水獭、小灵猫、金猫、云豹、獐、中华竹鼠、冬茅老鼠、黑家鼠、黄毛鼠。

禽类其中陆栖鸟类18种,具体有领角鸮、草鸮、山斑鸠、炎斑鸠、白颈鸦、灰胸竹鸡、环颈雉、白颈长尾雉、画眉、八哥、灰背燕尾、厌喜鹊、灰头啄木鸟、白腰文鸟、青菜鸟、撇雀、麻雀、家燕。其中家燕、厌喜鹊属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水栖鸟类6种,具体为普通翠鸟、蓝翡翠、白鹭、麻背白鹭、斑鱼狗、野鸭。

1963年后发现有苍鹰、普通鹭、白鹇、大杜鹃、寿带鸟、雁、白胸翡翠、草鹭、绿鹭等。

两栖爬行类有眼镜蛇、银环蛇、王锦蛇、灰鼠蛇、乌梢蛇、火赤链蛇、中国水蛇、蝾螈、中华蟾蜍、懒狗、青蛙。

县林业局1992年9月蛇类资源调查,全县有蛇类品种13个,其中有毒蛇5种,分别是眼镜蛇、银环蛇、蝮蛇、青竹蛇、百步王。无毒蛇有8种,其中常见于山上的有6种,分别为火赤链蛇、菜花蛇、水律蛇、黄金条蛇、乌梢蛇、两头蛇。栖息在水中的有泥蛇、水蛇。发现的蛇总量约13万至17万条,其中水蛇4.6万至6万条、黄金条2.3万至3.1万条、银环蛇1万至1.2万条、泥蛇1.9万至2.5万条、菜花蛇2.3万至3.1万条、眼镜蛇1万至1.2万条。眼镜蛇、银环蛇属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963年后发现的竹叶青蛇、蟒蛇、刺胸蛙(石拐)、树蛙已基本灭绝。

昆虫类有蜻蜓、纺织娘、蟋蟀、蝼蛄(土狗子)、蝴蝶、桑天牛、星天牛、金龟子、象鼻虫、吉丁虫、椿象、胡蜂、中华蜂、蝉、蜘蛛、松毛虫、竹蝗、茶毛虫、蝎子、百足、蜈蚣、大雨虫(马陆)等。

水生类上高县传统鱼类品种较多,1990年水产资源调查常见的有44种:青、草、鲢、鳙、鲤、鲫、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银鳃、鲶鱼、鳊鱼、鳤鱼、餐条、刺鳃、斑鳜、大眼鳜、八须鲶、乌鳢、中华鳑魮、圆尾斗鱼、泥鳅、花鳅、黄沙鳅、刺鳅、黄鳝、鳗鲡、蛇鮈、圆口铜鱼、麦穗鱼、花鱼骨、化腺、翘嘴红鮈、蒙古红、红鳍白、短体问爬岩鳅、魿鱼、赤眼鳟、彩色鲋、逆鱼、马口鱼、黄颡鱼、银飘鱼、三角鲂、鳅鮀。

其他水生动物有鳖、龟、虾、褶纹冠蚌、三角帆蚌、池蝶蚌、螺、蛙等。

品种及分布据县林业部门外业实地调查换算,野生动物数量均值为42285只,其中兽纲2716只,鸟纲35883只,两栖爬行类3686只。

野生动物优势品种有28种,其中兽纲4种,鸟纲15种,两栖爬行类8种。各乡镇(场)都有分布。

野生动物珍稀品种(上高逐渐稀少的保护动物或非保护动物)14种。其中,兽纲3种:黄麂、花面狸、黄鼬;鸟纲9种:领角鸮、草鸮、白颈鸦、灰胸竹鸡、画眉、灰头啄木鸟、蓝翡翠、斑点狗;两栖爬行类2种:银环蛇、火赤链蛇。

黄麂、灰胸竹鸡、画眉主要分布在末山、蒙山残存次生林中。斑鱼狗主要分布在泗溪、锦江水域。其他品种全县各地偶有分布,但数量不多。

资源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利用主要是活体贸易,兽肉贸易和毛皮加工贸易。加工和贸易的产品比较原始和简单,加工量、贸易量以及加工、贸易的品种随着本地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而减少。1986年后,这一传统产业逐渐衰弱。至2005年,野外可取的资源所剩无几,只有野生蛇类尚可收购到一些,偶而猎取的野生动物,如黄麂、野兔、花面狸等已不足形成产业。

一些零散个体户1990年后从本地和外地收购黄麂、竹鼠、花面狸、王锦蛇、水蛇、银环蛇等活体,兽肉、毛皮共18.9万只(万条、万张),贸易额163.6万元。

供稿: 责任编辑:SN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