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高九峰禅寺是历史上有名的尼众祖师——末山了然禅师的道场。九峰禅寺位于林深清幽、秀美朴拙的上高九峰山中,始建于唐昭宗年间,距今有1千多年的历史,是佛教曹洞宗大寺庙之一。唐乾宁年间(894-897年),延请当时名僧洞山良价之法嗣普满禅师来此开山,授徒传经,声名渐盛。唐昭宗赐额“宏济”,天复年间(901-904)又改额“崇福禅林”。普满禅师之后由大觉道虔禅师接代,成为著名的九峰道场。当时的九峰山与宜丰的洞山、黄檗、五峰、高安的真如,并称“五大道场”,据《五灯会元》中记载,以“九峰”冠以名号的高僧,有九峰普满、九峰通玄、九峰义诠、九峰虔、九峰勤、九峰希广等著名禅师。杨歧宗创始人方会,就是在九峰寺落发为僧的。九峰禅寺地处禅宗文化的发源地——宜春,号称五百里选佛场的江湖路上(江西至湖南),在海内外佛教界负有盛名,被列为禅宗文化重点遗产。
最让末山九峰道场名声远播的当属唐代著名的比丘尼了然禅师在此领众驻锡,接引十方。遍山驻众多达五百茅蓬。诸多禅人往来造访,名震一时。现为当今世界罕有的唯一女众禅宗祖庭。《五灯会元》记载了当年临济门下的灌溪和尚求法末山而得悟道的公案:
瑞州末山尼了然禅师,因灌溪闲和尚到,曰:“若相当即住,不然即推倒禅床。”便入堂内。
师(此处指了然禅师)遣侍者问:“上座游山来?为佛法来?”
溪曰:“为佛法来。”师乃升座。溪上参。
师问:“上座今日离何处?”曰:“路口。”
师曰:“何不盖却。”溪无对。始礼拜。
问:“如何是末山?” 师曰:“不露顶。”
问:“如何是末山主?” 师曰:“非男女相。”
溪乃喝曰:“何不变去!”师曰:“不是神,不是鬼,变个甚么?”
溪于是伏膺,作园头三载。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千年过后,这座尼众禅宗丛林正在悄然崛起。近年来,随着佛教事业的发展,海内外信众日益增加,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末山以其独特灵秀的风韵自成一景,它那令世人拍案叫绝的禅宗公案和佛教文化更加引人瞩目,成为吸引着国内外宾客前来寻根参拜、游览的佛教文化圣地。
为更好地弘扬佛法,继承发展禅宗文化,现任住持顿成法师不畏艰难、决定进行浩大的重建工程,对九峰禅寺的总体建筑格局进行了重新规划。
规划后的寺院新格局,除了规划寺院的建筑风格为仿唐式建筑外,还将依功能的需要,将寺院分为以禅堂为主的僧人静修区、以“禅修中心”为主的四众弘法教学、共修区,以及办公区、生活区和旅游接待区。使寺院成为四众弟子学习、研究、并开展法务活动及修行的一个佛陀教育场所。
九峰禅寺注重禅宗修学理念及弘法目标,在建寺的同时也加强文教发展。虽起步为艰,然办学不辍,自2010年起成立童蒙养正班,以背诵佛教经典及小学启蒙教育为主,成效显著,目前已有小沙弥尼7名。九峰禅寺现有常住僧人35人,各项佛事活动如法如律,安居诵经有序,日常服务常住之余,晚上僧人们还需学习戒律、佛学基础、禅宗典籍等课程。尽管条件有限,然弘法无限,寺院连续举办二届青少年禅修夏令营,为小营员开启了智慧之旅,收获感恩之心,赢得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九峰禅寺正是这样以良好的道风被评为“江西省和谐寺院”及“江西省重点寺院”称号。
九峰今兹重修,实为盛事。然九峰祖庭居赣中腹地,山林静处,当地经济水平有限,虽广募化,尤杯水车薪。然建寺资金之困,举步维艰,不少项目只得暂缓暂停。目前寺院新建主体部分已经初具框架,但西厢房、斋堂、禅堂等工程等仍未能动工,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围合使僧人安住。由于基本功能的不完善,僧众们只能在原寺上殿过堂。目前更待政府拟新修入寺公路,以扩大影响,利于大众朝拜及旅游。建寺亦是修行、亦是修福。为天下禅林之共事,四众檀护之尽劳。千年古刹之振,益蒙远注,祖道赖以重兴,是众所望。
漫步九峰丛林,重新规划设计的寺院,依山就势,高下相望,沿中轴线由西向东依次将要建造广场、牌坊、放生池、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侧分建伽蓝殿、观音殿、客堂、斋堂、禅堂、僧寮等。建成后的九峰禅寺将是楼阁重辉,殿宇轩昂,自然的山水,齐备的设施,承载更多的是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佛教道场。在保持佛教优秀传统、精神实质的同时,表现更多的是中华民族的朴素美。九峰禅寺打造的是心灵的家园,注重的是返璞归真。